十渡傳統的結婚,以前都是送親的方式,就是女方會在結婚那天把新娘送到新郎居住的村口。
最早的時候送親就是走路,隨后用牲口車(馬車或者驢車),接著有了拖拉車,現在則是小轎車,充分證明了時代的進步。當然,現在送親基本沒有了,都是男方起大早到女方家接親,而且親郎官還會被折騰一下。接親的時候,女方家是會準備水果糕點和茶水的,這時候,新娘子的姐妹們會為新郎官特制一杯飲料,會放辣椒,醬油,白酒什么的,新郎官不注意或者不知道這習俗就會大大上當。
男方家會雇傭一幫吹鼓手,吹吹打打的到村口迎娶新娘子,名曰:迎親。
在去村口的路上,會有一個人帶著香煙再拎把椅子,時不時放一盒香煙在椅子上,欄在吹鼓隊伍前面,目的就是讓吹鼓的人表演一段節目。吹鼓的人一般會吹奏一段或唱一曲來應對,表演 結束后,椅子上的香煙自然就歸吹鼓的人了。
到了村口,男女雙方還要交換用紅繩穿銅錢捆綁的黃歷(民間俗稱“認頭”),在交換的時候男女方家的人會借機鬧新人。
鬧新人是整個迎娶的高潮,當男方進到女方送親隊伍換黃歷的時候,會被女方家陪同過來的人用玉米??裨?,男方當然也不示弱,雙方你來我往的嬉鬧著,新人則趁亂交換了黃歷。
這時女方推上陪嫁的自行車,和男方一起在人們的歡笑和嬉鬧聲里往男方家趕去。
此時男方家可是相當熱鬧,親戚朋友老街坊都會來參加婚禮,男方家會用大白菜豆腐和粉條熬一大鍋的菜來款待客人。
新娘子娶到家也不得安生,剛進門就會有躲在門后,手持紅繩捆綁成捆兒的小孩子出來拍打,說是驅鬼辟邪,然后還要跨過炭火盆和馬鞍。等終于進了院更厲害了,早就有埋伏在房上的人用裝的滿滿一兜的玉米往下砸。。。
新娘子在娘家人的保護下來到正房的門口,還要掏出事前準備好麥麩、黑豆和硬幣拋向身后這樣才能進門哦O(∩_∩)O~
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好好“鬧”新人啦,不鬧不喜不熱鬧嘛,甚至發展到現在,還有給新郎官抹黑鞋油的,還不允許擦~~
上一篇:十渡人的婚前準備
下一篇:十渡人新婚夜鬧洞房--熬燒餅
RELATED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