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的小麥收割端午節后都是蟬蛹破土而出化蟬的時間,十渡民間自古就有抓蟬蛹吃的習俗。
蟬蛹,就是蟬(知了)的幼蟲啦,記得魯迅管這叫“蟬蛻”。
每當晚飯后,十渡人,尤其是小孩子,就會拿上手電和專門用來裝蟬蛹的瓶子三三兩兩的走向河邊,樹林里。
人們會用手電照射樹身,或直接蹲在樹下,或直接扣開蟬蛹藏身的洞,或直接在樹身摸,忙的不亦樂乎!
每當抓到一個蟬蛹,充滿汗水的臉上就會露出滿足的笑容,孩子們更是快樂得跑來跑去。
寂靜的夜晚,樹林里到處都是手電筒照射出來的光柱和人們忙亂的腳步聲。
抓到后必須迅速的擰開瓶蓋,把蟬蛹放進去,瓶子里裝的是鹽水,這樣蟬蛹就不會羽化了,且會被腌制好。
蟬蛹的出土高峰大約是在每晚的19-21點,所以那個時間段人會比較多,21點以后人們會陸續拎著自己的戰利品回家。也有的人會看準這個空檔,采取晚去晚歸的方法。
蟬蛹每年集中出土的日期也就20多天,所以十渡人會把吃不了的,腌制后以后放進冰箱里儲藏起來,慢慢的享用!
蟬蛹在鹽水里腌制一夜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吃了。制作方法是:在鍋里放少許的油,待油熱冒煙就把腌制好的蟬蛹放進去炸,待外皮呈金黃色即可出鍋。
炸好的蟬蛹放入盤內端上餐桌后,只見圓圓滾滾胖嘟嘟金黃色的一個個肉球,流口水呀。蟬蛹終生都在土里,所以很干凈沒有污染,外皮里面就是一個肉疙瘩.。
吃蟬蛹的時候可以不用扒皮,整個塞進嘴里大嚼,這樣感覺更脆。講究的人也可以去掉蟬蛹的外殼再食用。
因為蟬產卵量很多,所以十渡人吃蟬蛹的習慣不會破壞生態平衡滴。
看官,十渡美味的蟬蛹,是不是已經讓你心動了?
下一篇:十渡小孩粘“知了”的趣事!